平时或茶聚时都会遇到有同好会问“闲人,怎样才能泡好一道茶不锈钢真空杯能泡茶?”或“闲人,怎样才能达到你的泡茶水平?”
我通常都会笑着回答:“你已经回答自己的提问不锈钢真空杯能泡茶了,就是“闲”!用闲心去做一件事。不急不慢随心所为,毫无压力,没有最好的一次,只有更好的一次。不行、不好,就重新来一次。”泡茶难与不难全在一念。佛言:恶念生成魔,慈念生成佛。
说泡茶不难是因为泡茶者只有你自己一个人,只要按自己的安排来完成就行。说泡茶难,是因为泡茶者很难完全掌控自己,大多数人都不能进入到**,收发由意,由心入,由虚品的空静忘我境界。要真正泡出一道好茶,必须做到以静起,以静结,用心泡茶,用意出汤,用虚品韵的全过程。
一、用心泡茶
用心泡茶包括:茶、水、具、境、技五点,可分为两个方面。
第一方面是茶、水、具、境这四点,这些真实可触的物件要求基本做到洁、宜、静、雅。茶、水、具、境四者首先要达到洁净。其次则用心对茶叶进行品种、产地、产家、形状、老嫩、整碎、年份、性质、仓储等等的要素进行观察,思考,分析后,做出对水、具、境等方面的调整,做到尽量适应茶品的要求。这就是宜。只有宜才适合,只有更适合,才会达到更好。进而达到静,雅的境界!
第二方面就是技。技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能量,第一方面的茶、水、具、境等实物,需要技的调整、分析以便更好地配合人在冲泡时的心境。利于技能的正常发挥。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是用心去对待。唯用心所待,唯用心专一,唯用心入静才能达到更完善。用心泡茶,重点在于心,而不是快速地完成整个过程。在于每个环节都要用心去完成,而这个心,又必须是一念之心,并在过程中用心去调节各个细微之处。包括水温,水量,注水方式(定位注水,沿边注水,高冲注水,游走注水,大小注水等方式),浸泡时间等等。把自己当作壶中的一叶香茗,用心去静思,感受水、温、时对自身的作用。感受自己在水中的浸泡过程中叶张的舒展度,物质的浸出量,浸出比率(即浸出率与浸出速率)以评估出汤的最佳时机。
二、用意出汤
出汤包括两次出汤。第一次是从茶壶倒到公道杯,出汤时要低出,茶壶的流紧贴公道杯的边缘,让茶汤定点贴服地沿着公道杯的边缘滑下去。有必要时可把公道杯侧提起倾向壶流,以降低汤柱的倾斜面及缩短流程,让汤柱出得更顺滑,以免茶汤在流动中动荡散香。在出汤过程中用眼观察,用意识思考,观察汤色浓淡,评估汤水稠薄,以便及时增减出汤的速度,以达到心目中的汤感含量值。第二次是从公道杯分汤到茶杯中的出汤。让茶壶倒出的汤液在公道杯中停顿十到三十秒,使得茶汤浓度分配更加均匀后,轻轻提起,让公道杯的嘴紧贴茶杯壁慢慢流到茶杯内。整个过程可概括为四个字,贴、意、待、轻。
三、用虚品韵
品饮时要用虚静、虚空之心来品鉴。一道茶的品饮过程分为三到五杯(泡)而每一杯可分二到三小口品尝,品尝每一杯时,都要做到心、脑、身三者的全方位放松,虚位以待,全身心、全方位的接纳,感受茶汤从入口的那一刻开始的感悟、感触茶汤从口中向胃、头、手、足等身体全方位的流向。首先感受茶汤本身在口中向口腔的上(上颚),下(舌面、舌底),左、右(两颊),前(牙缝),后(喉头)的韵味、香气等味蕾反应。其次是胃(茶汤的流速、热感、舒适度等),头(额、颈、顶、耳、鼻、脸等位置)热感、发汗情况。手、脚、胸等的发汗、发热情况,以及综合的神识意感、气感、情感、感悟、感受茶汤对人的影响情度的强烈度及时间的长短。从第二杯开始,对心绪的要求就要做到静位以待,意思是讲:静静的心思,除了留有上一杯的茶韵以便下杯的对比外,心境应该是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杂念,唯品而品,以对茶品的茶韵做出后续的鉴赏,以及指导下一杯的泡茶技巧。(来源/茶语清心)
关于普洱茶冲泡,保存等知识请加美女茶艺师董董微号:dydy880(长按复制)交流学习。
关注爱说茶微信:aishuocha(长按复制)茶叶的一切,你都可以在这里知道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