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发展历程 > 正文

百货商店收银台

  近两年百货,百货业关店潮袭来,相关企业关店速度明显快于开店速度,以万达百货为例,仅去年全年就关闭了56家门店。还有天虹商场、马莎百货、王府井百货等知名企业都在不停地关闭门店,行业呈现出一片惨况。

  在出现客源持续流失时,百货企业就已经着手准备转型,但无奈受限于面积、租赁期限、改造瓶颈等各种硬伤,转型一直未能成功。不但转型难以实现,百货招商困难也成为行业发展百货的“新常态”,合作品牌方也纷纷调整销售渠道,撤离百货店柜台,对于百货企业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  

  如今百货的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式消费,百货商店通常以单纯购物为主,配套不足,只销售服饰、化妆品等,而且柜台聚集,感觉相当拥挤、杂乱,消费者体验极差。即便是服饰品牌,与购物中心等相比,百货店依然是劣势,品牌杂且小,大多数都是不知名品牌,与当下品牌消费主流并不相符。

  业绩下滑,加上电商冲击,传统百货企业转型已是在所难免。目前转型百货的方向主要是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店,但如今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店的竞争同样相当激烈,百货企业的转型并非易事。百货企业转型不一定能够改变当前困局,但一直坚守只能面临关店倒闭的结局。

  不过购物中心更迎合消费的需求,能满足购物、饮食、娱乐等一站式休闲需要,对百货企业而言,或许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。之所以说是或许,而不是最佳,原因是如今的购物中心已遍地开花,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。

  目前购物中心每年新增数量在不断增加,竞争日趋激烈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6-2021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,在21世纪初期,购物中心每年新增体量大概在100-200家,到2012年后,这一数值增加到300-400家,2015年购物中心比2010年时增长了893%,购物中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。

  国内购物中心涵盖了零售、餐饮、 休闲娱乐、服务等业态,其中以零售业态比重最高,比国际标准高出不少,相对应的则是休闲娱乐及服务业态比重较低。根据对国内十余家大型购物中心业态构成统 计,比重分别为零售64%、餐饮20%、休闲娱乐12%、服务5%。而购物中心业态比例国际标准一般是零售52%、餐饮18%、娱乐休闲20%、服务 10%。国内购物中心业态结构并不是很合理,未来或将增加带有趣味性、娱乐性的项目。

  无论是百货企业,还是购物中心,亦或者是奥特莱斯店,想要抓住消费者,就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,想消费者所想,并为目标顾客提供足够的选择,提供最舒适的购物体验,才能在电商的冲击下、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。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